居民家中多出一个垃圾桶
上午9时,记者在桥头公园小区看到,环卫工人正将2个铁制的大垃圾箱拖离小区,取而代之的是标注“湿垃圾”和“其它垃圾”的16个环卫塑料桶,分设在小区内2个垃圾投放点。
“区分干湿很简单,也方便操作,湿垃圾就是指厨房里的剩饭剩菜、果皮等带水分的垃圾,其余的就是干垃圾了……”尽管天气寒冷,但小区广场上聚集了百余位居民,聚精会神地聆听环卫处工作人员讲解干湿垃圾分类的方法。
接着,社区工作人员给每户到场的居民发放一份“干湿垃圾分类”宣传册,以及1个垃圾桶和30个垃圾袋。当天,该小区385户居民全部领到垃圾桶和垃圾袋。
在该小区1号楼6单元的刘学佩婆婆家里,记者看到,厨房和客厅各有一个垃圾桶,还有刚领的新垃圾桶。刘婆婆说,2010年开始她家就开始分类装袋,但投到垃圾箱又混到一起,等于白分了。“这个活动很好,干湿垃圾分一分很简单,以后我会坚持下去。”
住3号楼一单元的杜开珍告诉记者,她家有2个垃圾桶,但平时没注意分类,干湿垃圾混装在一起。“分一分也很简单,就是扔垃圾要多道程序,今后我会把不好的习惯改过来的。”杜女士表示,今后从家里开始分类装好干湿垃圾,并按要求投放,如果大家都这样做对整个小区环境有好处。
垃圾分类应越简单越好
记者了解到,此前曾在城区体育场路、云集路等5条美好示范路实行垃圾分类投放,但效果尚不明显。市城管局环卫处副主任王洪涛认为,这与垃圾分类的体系太过复杂,市民实际操作困难也有一定关系。
王洪涛认为,垃圾按可回收、不可回收、其他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分四类,显得有些复杂,垃圾分类既要让小孩懂得,也要让老人了解,“应该越简单越好”。
2010年5月,桥头公园小区开始实行“垃圾袋装化”,但居民们将生活垃圾混投在2个大垃圾箱内,到了夏天非常臭,蚊子苍蝇也多。对于这次简单易行的“干湿垃圾分类”,居民们普遍表示接受。
此次将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从街头推向社区,让居民在家中就对垃圾进行分类,可最大限度实现垃圾资源利用,变废为宝,减少垃圾处置量,改善生存环境质量。
据悉,年前,垃圾分类回收还将在碧翠苑社区以及市政府办公大院进行试点,全市1500多户家庭率先对垃圾分类投放。
为何垃圾分类势在必行?
宜昌此次率先建设全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,垃圾分类为何势在必行?
王洪涛告诉记者,目前宜昌全城区范围内每年产生30.5万吨垃圾,黄家湾垃圾处理厂当初设计可使用15年,而现在的库容已几乎饱和。除此之外,目前我市垃圾处置方式都是直接填埋,不仅费用高昂,而且占用土地量大,也是对垃圾资源的无谓浪费,将来还会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。
而通过垃圾分类处理,全部推广后城区垃圾量可减少40%,这意味着每年大概可以减少10万吨左右垃圾,节省了土地资源的占用量。
目前全省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,但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已是大势所趋,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,完全可变废为宝。今后,垃圾进入回收利用体系,湿垃圾进行堆肥、发酵,干垃圾可焚烧发电。王洪涛说,由于生活垃圾中残羹剩饭、果皮等比重约占63%,在居住区开展干湿垃圾分类,对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有重大意义。
据了解,宜昌市的餐厨垃圾处置厂将于明年开工,两年内建成;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经进入环评阶段,预计8年后我市垃圾分类运输、中转、处置体系全面建成,届时将达到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高水平。
宜昌装修第一网编辑综合整理报道,更多资讯请登录http://yc.zhuangyi.com/